|
性别: 男 |
|
专业:免疫学 |
|
简介:刘志平,赣南医科大学二级教授、博导、科研处处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已公示)、江西省高等学校“井冈学者”特聘教授、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江西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免疫学会基础免疫分会委员。 从事先天性免疫受体在结肠炎和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已发表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SCI论文43篇。2015年,刘志平首次揭示了DNA感受器AIM2通过调节干细胞活性及肠道菌群变化来抑制肠道肿瘤的复杂机制,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这项科研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 162(1): 45-58. (2018年SCI影响因子36.216),并被同期Cell和另一学术期刊 Cancer Discovery 所评论。2015年11月,刘志平被中国免疫学会第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北京)邀请做口头报告并在第九分会场“肿瘤免疫与肿瘤免疫治疗”担任主持人。 2016年担任赣南医学院高水平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带头人。2017年担任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并担任赣州市癌症精准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2018年9月担任基础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科研、研究生和学科)。2018年担任江西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2019年成为中国医科大学免疫学博士生导师,2020年10月担任赣州市抗癌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2021年7月担任赣南医科大学科研中心主任。2023年成为贵州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2024年1月担任赣南医科大学科研处处长。 荣誉:
年度 |
荣誉名称 |
授予单位 |
2024 |
国务院特殊津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20 |
江西省高等学校 “井冈学者”特聘教授 |
江西省人民政府 |
2018 |
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 |
江西省人民政府 |
2017 |
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 |
江西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 |
2019 |
赣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
赣州市科技局 |
奖励: (1)获得2019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Z-19-2-05-R01),项目名称“天然免疫受体及其信号分子在癌症中的作用与机制”(获奖者:刘志平、吴照球、陈亚运、何良梅、王祥财)。 (2)获得2022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四,2022Z-048-2-012-012-R04),项目名称“免疫出生错误的发病机制和小分子药物研究”(获奖者:刘超红、刘万里、余冰、刘志平、尹薇)。 |
|
|
教授 (自2014年12月) 赣南医科大学 赣州,江西省,中国 |
|
博士后 St. Jude 儿童研究医院 (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 免疫系 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 (Memphis, Tennessee, USA) |
|
博士后 |
|
免疫学博士 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 兽医微生物和预防医学系 美国爱荷华州Ames (Ames, Iowa, USA) |
|
|
|
生理学硕士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 上海市 |
|
生物学学士 南昌大学生物系 江西省南昌市 |
在研基金:
(1) 2016年7月,主持赣南油茶产业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K201603) “茶油和油茶皂苷抗结肠炎和皮肤炎的应用研究”,资助金额:30万,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
(2) 2018年1月 主持 第七批江西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和案例“医学免疫学”,资助金额:8万,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
(3) 2019年12月 主持 赣南医学院心脑血管疾病专项重点项目“Dock2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XN201906),资助金额:10万,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
(4) 2021年12月,主持 赣南医学院炎症与免疫科研团队(项目批准号:TD2021JC01),资助金额:19.3万;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
(5) 2022年1月,主持 井冈学者科研启动金(项目批准号:QD202205),资助金额:80万;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
(6) 2023年1月,主持江西省林业局油茶研究专项“茶油相关功能产品的开发与应用”(项目批准号:YCYJZX2023312),资助金额:40万;2023年1月-2025年12月。
(7) 2022年12月,主持 赣南医学院炎症与免疫科研团队(项目批准号:TD202211),资助金额:11.1万;2023年1月至2025年12月。
(8)2024年9月,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20242BAB25551),资助金额20万;2024年1月至2027年1月。
结题基金:
(1) 2014年12月 主持 赣南医学院人才引进启动基金(项目编号:QD201404), 资助金额:70万, 2015年1月到2019年9月。
(2) 2015年5月 主持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Dock2 在肠炎中调节宿主免疫和肠道菌落组成的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20151BAB205061), 资助金额:5万,2015年7月到2018年6月。
(3) 2016年1月 主持 江西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DNA 感受器和赣南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项目批准号: Gjj150937), 资助金额:5万,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
(4) 2016年1月 主持 赣南医学院油茶专项 “油茶皂苷对结肠炎小鼠及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项目编号YC201501), 资助金额:7万,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
(5) 2016年1月 主持 2015年度赣南医学院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医学免疫学”,资助金额:2万,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
(7) 2018年7月,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20181BAB205032) “DNA感受器DHX9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研究”, 资助金额:6万元,2018年7月到2021年6月。
(8) 2020年9月,主持 赣南医学院-赣南海欣药业横向课题“维生素D2在细菌和真菌感染中的作用和机制”(HX202005),资助金额:36万,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
(9) 2018年10月,主持赣南医学院培育学科“医学免疫学”, 资助金额:75万元,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
(10) 2020年6月,参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的演化分析”(项目批准号:2020YFC0848900)子课题,资助金额:50万;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
(11) 2018年1月 主持赣南医学院“肠道炎症的发病机制”科技创新团队项目(项目编号TD201703),资助金额:30万元,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
(12)2017年7月 主持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71ACB20024) “ DNA感受器AIM2 调节肠道菌群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资助金额:50万,2017年7月到2022年6月。
(13) 2020年1月,主持 赣州市科技局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 “AIM2在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项目批准号:赣市科发【2019】60号),资助金额:5万,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
(14) 2019年8月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模式识别受体MDA5调节结直肠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项目批准号:31960163), 资助金额:40万,2020年1月到2023年12月。
(15) 2020年12月,主持 赣南医学院COVID-19应急项目“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研究”(项目批准号:YQ202005),资助金额:5万;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
24. Chen Z, Zhang R, Shi W, Li L, Liu H, Liu Z*, Wu L. The multifunctional benefits of naturally occurring delphinidin and its glycosides. J Agric Food Chem 2019;67:11288-11306. *共同通讯作者(PMID: 31557009,31次引用)
29. Wu X, Wu Y, He L, Wu L, Wang X, Liu Z*. Effects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al metabolite butyrat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J Cancer 2018; 9(14): 2510-2517. * 通讯作者 (PMID: 30026849,135次引用)
34. He L#, Xiao X#, Yang X, Zhang Z, Wu L*, Liu Z*. STING signaling in tumorigenesis and cancer therapy: A friend or foe? Cancer Lett 2017; 402: 203-212. * 通讯作者 (PMID: 28602976,49次引用)
35. He L, Chen Y, Wu Y, Xu Y, Zhang Z*, Liu Z*, Nucleic acid sen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colitis, Cell Mol Life Sci, 2017; 74(13): 2395-2411. * 通讯作者 (PMID: 28224203,26次引用)
36. Liu Z, Man SM, Zhu Q, Vogel P, Frase S, Fukui Y, Kanneganti TD. DOCK2 confers immunity and intestinal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to Citrobacter rodentium infection. Sci Rep 2016; 6, 27814. (PMID: 27291827,15次引用)
37. Man SM#, Zhu Q#, Zhu L#, Liu Z#, Karki R, Malik A, Sharma D, Li L, Malireddi RK, Gurung P, Neale G, Olsen SR, Carter RA, McGoldrick DJ, Wu G, Finkelstein D, Vogel P, Gilbertson RJ, Kanneganti TD. Critical Role for the DNA Sensor AIM2 in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and Cancer. Cell 2015; 162(1): 45-58. # 共同第一作者 (Comments: (1): Rommereim LM, Subramanian N. AIMing 2 Curtail Cancer. Cell. 2015; 162(1): 18-20. (2): AIM2 Blocks Colon Cancer in Three Ways. Cancer Discov. 2015; 5(9):899-900.) (PMID: 26095253)
38. Liu Z#, Zaki MH#, Vogel P, Gurung P, Finlay BB, Deng W, Lamkanfi M, Kanneganti TD. Role of inflammasomes in host defense against Citrobacter rodentium infection. J Biol Chem 2012; 87(20): 16955-16964. #共同第一作者。(PMID: 22461621)
39. Liu Z, Demitrack E, Keeley TM, Eaton KA, El-Zaatari M, Merchant J and Samuelson LC. IFNγ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epithelial cell metaplasia in Huntingtin interacting protein 1 related (Hip1r)-deficient mice. Lab Invest 2012; 92(7): 1045-57. (PMID: 22525425)
40. Liu Z, Ramer-Tait A, Henderson AL, Hostetter JM, Wang C, Jergens AE, and Wannemuehler MJ. Helicobacter bilis colonization enhances susceptibility to typhlocolitis following an inflammatory trigger. Dig Dis Sci 2011; 56(10): 2838-48. (PMID: 21503679)
41. Liu Z, Sun LY. Complex roles of Sirtuin 1 in cancer and aging. Trans Res 2011; 157(5): 273-5. (PMID: 21497774)
42. Liu Z, Wilson-Welder JH, Hostetter JM, Jergens AE, Wannemuehler MJ. Prophylactic treatment with Hypoxis hemerocallidea corm (African potato) methanolic extract ameliorates Brachyspira hyodysenteriae-induced murine colitis. Exp Biol Med (Maywood) 2010; 235(2): 222-229.
43. Liu Z, Henderson AL, Wilson-Welder JH, Ramer-Tait A, Hostetter JM, Jergens AE, Wannemuehler MJ. Mucos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following the colonization of immunocompetent defined flora C3H mice with Helicobacter bilis: a prelude to colitis. Microbe Infect 2009; 11(3): 374-83. (PMID: 19397886)
专利:
1. 实用新型专利,吴素珍、李加林、刘志平。一种植物多糖提取设备。专利号:ZL2019 2 1926849.6,授权公告日:2020年6月19日,授权公告号:CN 210796302 U。
2. 发明专利,吴素珍、李加林、刘志平。油茶肉质果多糖在制备防治Ⅱ型糖尿病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专利号:ZL 2019 1 1154271.1,授权公告日:2023年4月18,授权公告号:CN 110693897 B。
中文期刊论文:
1. 许树权,武梦,肖秋香*,刘志平*。新冠病毒S蛋白在先天性免疫功能中发挥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 43(9):923-949。*通讯作者
2. 田洪波,卿芙蓉,谢韬,吴素珍,李林福,黄俊云*,刘志平*。油茶肉质果提取物的成分鉴定及抗结肠炎作用的研究。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 43(4):358-364。*通讯作者
3. 蔡坤态,何天生,谢璐,郭添福*,刘志平*。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在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和机制。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2:42(7):741-749。*通讯作者
4. 侯方鹏,范小娜,谢璐,黄俊云,刘志平。最常见的几种稀土元素对机体系统的影响。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2:42(3):225-231。*通讯作者
5. 孟凡#,陈峻#,刘雨霞,谢璐,李子俊*,刘志平*。Dock2通过调节T细胞活性和抗原特异性IgG抗体的产生来控制肠道柠檬酸杆菌感染。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8):1000-1007。*通讯作者 (中文核心期刊)*通讯作者
6. 薛俊霞,陈亚运,谢璐,黄俊云*,刘志平*。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 41(12):1244-1250。*通讯作者
7. 何李华,江茜,刘英奇,谢璐,刘志平*。AIM2炎症小体在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43(2):154-159。*通讯作者
8. 王小丽,江茜,谢璐,刘志平*。DNA感受器AIM2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41(08):838-843。*通讯作者
9. 陈玲霞,周子涵,宋涛,谢璐,陈水亲*,刘志平*。油茶烫伤膏对烫伤的疗效研究。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 41(6):576-585。*通讯作者
10. 刘英奇,谢璐,刘雨霞,周娟,刘志平*。核酸识别模式识别受体在糖尿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41(2):189-194, 218。*通讯作者
11. 田洪波,谢璐、陈亚运、刘志平*。干扰素调节因子7在炎症和癌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40(9):907-911。*通讯作者
12. 吉卢琳,陈玲霞,谢璐,刘雨霞,刘志平*。Dock2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40(9):899-906。*通讯作者
13. 陈峻,谢璐,谢富华,刘志平*。PKM2在肿瘤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8):757-762。*通讯作者
14. 赖维玲,谢 璐,刘雨霞,周娟,王祥财,刘志平*。E3泛素连接酶RNF128在炎症和癌症中的作用和机制。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40(10): 991-997。*通讯作者
15. 王斐#, 谢璐#,沈镇平,刘雨霞,刘志平*。IRF3/7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结肠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 40(5): 465-470。*通讯作者
16. 文志勇,刘伟华,冉云,谭松龄,黎艳,陈杰,李兴,龚敏,文剑波,刘志平*。COVID-19与SARS临床特征对比分析。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 40(2):1-8。 * 通讯作者。
17. 陈峻,刘雨霞,谢璐,谢富华,刘志平*.正五聚蛋白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 40(5): 471-476. * 通讯作者。
18. 谢园, 陈玲霞,刘雨霞,谢璐,吴雄健,刘志平*。肠道菌群在宿主抗柠檬酸杆菌感染中的作用.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 39(10): 973-978. * 通讯作者。
19. 王斐, 何伟亮,谢璐,曾招林,陈水亲,宋涛,刘志平*。茶枯饼提取物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作用研究。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 39(10): 979-983. * 通讯作者。
20. 张琼, 谢璐,陈水亲,宋涛,刘志平*,曾招林。茶油减轻紫外线对小鼠皮肤损伤的作用研究。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 39(10): 999-1002.* 共同通讯作者。
21. 余达浪, 陈玲霞, 谢璐,刘志春, 刘志平*.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在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 39(10): 989-993. * 通讯作者。
22. Wen Z, Zhang Q, Zhou Z, Shen Z, Li H, Liu Z(刘志平)*. The effect of Sasanquasaponin treatment on dextran sodium sulfate-induced colitis.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8:39(1):1-6. * 通讯作者。
23. 吴新强#,熊翠#,王斐,文志勇,余文洁,王详财*,刘志平*.丁酸盐抑制恶性肿瘤的作用研究进展.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8;38(12):1257-1263. * 通讯作者。
24. Chen Y#, Xie L#, Xie Y, Zhu J, Liu Y*, Liu Z(刘志平)*. Defective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against enteric bacterial infection in Dock2 deficient mice.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8;38(11):1067-1096. *通讯作者。
25. 吴新强,沈镇平,张琼,熊翠,王详财*,刘志平*. DDX60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特点的研究.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8;38(8):739-744. * 通讯作者。
26. Liu X#, Wu X#, Chen Y, Qiu J, Wan T, Cao L*,Liu Z(刘志平)*. The effect of Tibetan medicine Polygonum polystachyum on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colitis.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8;38(4):309-313. * 通讯作者。
27. Wang B#, Liu L#, Chen Y, Zhu J, Shen Z, Liu Z(刘志平)*. The effect of Camellia oil on the experimental colitis.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8;38(3):205-209. * 通讯作者。
28. 文志勇, 刘志平*,文剑波*. 内镜下减重手术治疗肥胖的研究进展.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8;38(3):265-270. * 通讯作者。
29. 皮柔#,何良梅#,陈亚运,张桂生,朱鹃花,邹灵婕,李洪亮,刘志平*. 茶油和油茶皂苷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7; 37(6): 839-843. * 通讯作者。
30. 吴源兵#,吴新强#,何良梅,王详财*,刘志平*.DHX9, 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赣南医学院学报2017; 37(4): 620-625. * 通讯作者。
31. 吴素珍,李加林,吴 冰,刘志平*.转化生长因子-β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赣南医学院学报2017; 37(2): 312-316. * 通讯作者。
32. He L, Chen Y, Wu Y, Liu Y, Zhang Z, Liu Z(刘志平)*. Toll-like receptor 9 in tumorigenesis and tumor therapy.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7; 37(2): 169-178. * 通讯作者。
33. He L#, Chen Y#, Wu Y, Liu Y, Zhang Z, Liu Z(刘志平)*. Expression profile of Toll-like receptor 9 in colorectal cancer.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7; 37(1): 32-37. * 通讯作者。
34. Chen Y#, Chen M#, He L, Zheng R, Liu Y, Liu Z(刘志平)*. Nod-like receptors in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 35(4):497-502. * 通讯作者。
35. 刘志平、李浩、朱兰芸、刘森、薛海筹。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在检测囊虫抗体中的应用。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1; 19(6):354-356。
36. 周绍慈 刘志平。应重视对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研究。中国航海医学杂志。1998; 4(4):1
会议论文:
1. 刘志平。模式识别受体与真菌感染。2024年5月11日,中国免疫学会基础免疫分会学术研讨会(中国免疫学会基础免疫分会主办),赣州,江西(口头报告)
2. 刘志平。2023年11月2日-5日,第15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苏州,江苏(墙报)。
3. 刘志平。2023年4月1日,第六届中国免疫学会基础免疫分会会议,济南,山东。
4. 刘志平。2023年2月11日。江西省免疫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23年学术会议。南昌,江西。
5. 刘志平。核酸感受器与白念珠菌感染。2023年7月11日,全国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学术论坛(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赣州,江西(口头报告)。
6. 赖维玲、王祥财、刘志平。E3泛素连接酶RNF128抑制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2020年11月20-22日,江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年会,赣州,江西(研究生优秀报告奖)。
7. 刘志平。核酸识别免疫受体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研究。2019年12月,赣州市转化医学论坛(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主办),赣州,江西(口头报告)。
8. 肖小妹,谢园,刘志平.茶枯饼提取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促进胶原合成减轻烫伤.2018年12月,2018年江西省免疫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南昌,江西(大会优秀论文摘要奖)
9. 刘志平. 核酸感受模式识别受体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功能的初步研究. 2017年12月, 江西省医学会医学遗传学会学术年会(2017)第二届赣鄱医学遗传学-精准医学院高峰论坛,赣州,江西(口头报告)。
10. Liu Z, Chen Y, He L. DOCK2 critically regulates host defense against Citrobacter rodentium infection. 2016年11月,中国免疫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合肥,安徽(壁报交流)
11. He L, Chen Y, Wu Y, Zhang Z, Liu Z(通讯作者). Expression profile of nucleic acid-associated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in colorectal cancer. 2016年11月,中国免疫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合肥,安徽(壁报交流)
12. Liu Z. Innate immune receptor Aim2 suppresses colon tumorigenesis. 2015年11月,中国免疫学会第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北京。(口头报告)
13. Liu Z. Innate immune receptor Aim2 suppresses colon tumorigenesis. 2015年9月,中华医学会第15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暨2015中国消化病学大会,天津。(壁报交流)
14. Liu Z, Chen Y, He L. DOCK2 critically regulates host defense against enteric pathogen. June 2015, The 1st Nature Immunology -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Joint Conference, Hefei, China.
15. 刘志平. 细胞分裂贡献者2 蛋白调节宿主对肠道细菌的易感性. 2014年12月. 2014年江西省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 江西宜春。(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16. Liu Z, Kanneganti TD. Inflammasome regulates host immune responses to enteric pathogen. J Immunol 2013; 190:130.18. 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mmunologists (AAI), Honolulu, HI. (Received a Poster Award)
17. Liu Z, Keeley KM, Eaton KA, Samuelson LC. The Role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for Progressive Gastric Epithelial Cell Transformation in Hip1r-Deficient Mice. Gastroenterology 2010; 138(5): Supplement 1,672. May 2010, Digestive Disease Week*, New Orleans, LA. (Invited Oral Presentation)
(* Digestive Disease Week: the world’s largest gathering of physician and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gastroenterology. www. ddw. org)
18. Wymore M, Jergens AE, Liu Z, Wilson-welder J, Henderson A, Dorn A, Wannemuehler MJ. Colonization Densities of Altered Schaedler Flora Remain Stable in the Ceca of Colitic C3h/Hen Mice Infected with Helicobacter bilis. Gastroenterology 2007; 132(4): Supplement 1, W1533. May 2007, Digestive Disease Week, Washington D.C.
19. Liu Z, Dorn A, Nettleton DS, Wilson-Welder JH, Henderson AL, Jergens AE, Wannemuehler MJ. Changes in Mucos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Following Colonization of Gnotobiotic Mice with Helicobacter bilis.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4): Supplement 2, M1793. May 2006, Digestive Disease Week, Los Angeles, CA.
20. Henderson AL, Dorn A, Liu Z, Wilson-Welder JH, Ackermann MR, Jergens AE, Wannemuehler MJ. Colonization with Helicobacter bilis Increase Suseceptibility to DSS-Induced Colitis in Gnotobiotic Mice.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4): Supplement 2, M1790. May 2006, Digestive Disease Week, Los Angeles, CA.
21. Jergens AE, Wannemuehler MJ, Dorn A, Wilson J, Lozano A, Liu Z, Hostetter J. Gnotobiotic mice colonized with Helicobacter bilis demonstrate antigen-specific immune responses to resident enteric flora. Gastroenterology 2004; 126(4): Supplement 2, A292. May 2004, Digestive Disease Week, New Orleans, LA.
22. Wannemuehler MJ, Jergens AE, Hostetter JM, Lozano A, Liu Z, Dorn A. Oral treatment with a botanical extract (hypoxoside) prevents bacterial-induced colitis. Gastroenterology 2004; 126(4): Supplement 2, A285. May 2004, Digestive Disease Week, New Orleans, LA.
23. Ye Z, Henderson A, Liu Z, Lee K, Lee SO, Wannemuehler MJ.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caffeic acid, rutin and hypoxoside in C3H mouse model of colitis. The FASEB Journal 2007; 21: 550.11. April 2007, Experimental Biology Annual Meeting, Washington D.C.
24. Henderson AL, Jergens AE, Liu Z, Hostetter JM, Dorn A and Wannemuehler MJ. Nature of Bacterial Provocation Determines Susceptibility to Colitis.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07, 178, B117. May 2007,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mmunologists (AAI) Annual Meeting, Miami, FL.
指导学生情况:
(1) 指导赣南医学院研究生13名,分别为2014级研究生陈亚运,何良梅;2015级研究生吴源兵、肖小妹和2016级研究生吴新强;2017级研究生王斐、谢园和余达浪,2018级研究生田洪波、吉卢琳和赖维玲,2019级研究生刘英奇、薛俊霞。
(2) 指导5名研究生获得赣南医学院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资助。何良梅获得2017年优秀毕业生,论文获得优秀毕业论文。肖小妹和吴源兵获得2017年国家奖学金,吴新强获得2018年省政府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2018级研究生田洪波获得2019年国家奖学金。
(3) 2016年指导赣南医学院本科学生程莎、李旋(第一组);郑榕、罗铭(第二组)和李思琦、邹灵婕(第三组)分别获得2016年赣南医学院第三届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4) 2016年指导赣南医学院本科学生邹灵婕、郑榕、罗铭(第一组);程莎、李旋、李思琦(第二组) 参加在哈尔滨举行的2016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
(5) 2016年指导赣南医学院2014级本科学生王冰玉获得2016年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大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与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和江西省首届大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与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
(6)2016年指导赣南医学院2014级本科学生王冰玉、廖沁和皮柔获得三项2015年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自然类)资助。
(7) 2017年指导赣南医学院2015级本科学生朱鹃花获得2017年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大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与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8) 2018年指导赣南医学院本科学生刘希、邱嘉裕和万彤(第一组);朱鹃花、钟小洁和郑美君(第二组) 分别获得2018年赣南医学院第四届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9) 2018年指导赣南医学院本科学生刘希、邱嘉裕和万彤获得全国大学生第五届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
(10) 2018年指导赣南医学院本科学生沈镇平、蔡佳君、余文洁获得赣南医学院第三届大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与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
(11) 2020年指导赣南医学院2017级本科生何李华获得赣南医学院大学生基础医学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和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
(12) 2021年指导赣南医学院2019级本科生许树权和游晗璐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全国决赛金奖和银奖。
(13) 2022年指导赣南医学院2020级本科生李李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全国决赛铜奖。
(14) 2023年指导赣南医学院2021级本科生钟振铭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全国决赛铜奖。
会员:
(1) Editorial Board Member of the Journal:
(2010 - 2012)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Physiology
(2) Member of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2005 – 2012)
(3) Full Member of Sigma-Xi Scientific Society (2010)
(4) Member of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mmunologists (2013)
(5) Member of American Medical Writers Association (2013)
审稿经历:
为以下国际SCI 科学期刊审过稿:
(1) 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
(2)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Physiology
(3)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4) Helicobacter
(5)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6) Translational Research
(7) Mediators of Inflammation
(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munopathology and Pharmacology
(9) Journal of Biological Regulators and Homeostatic Agents
(10)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11)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